威海市是我省外向型经济、非资源性经济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凭借当地资源、区位、产业、生态四大优势,威海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蓬勃发展、多点开花。然而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加剧,国外订单迅速减少,同时各方面成本上涨,竞争愈加激烈,威海中小企业的生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某些方面来说,重压也是一个契机,是淘汰落后产能,刺激品牌发展的机会。”威海市副市长徐连新说。
品牌应对竞争
“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获得山东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名牌农(林、水)产品、山东省服务名牌、山东省质量管理奖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同一企业获得不同品牌称号的情况,由原来按最高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改为分别给予奖励……”这是威海市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奖励办法中的内容,在这个《办法》中,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奖励已经细化到极致。
“奖励只是在表明政府的态度,品牌能够带给企业的,肯定远远不止这些。”徐连新说。
对中小企业而言,各方面成本上涨的大环境下,调整产业结构,创企业品牌是应对竞争,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中小企业创建品牌奖励办法的实施,有效调动了威海市中小企业争创品牌的积极性,共同打造起了威海的中小企业品牌,逐步走上了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再到品牌城市的品牌发展之路。
品牌推动经济
在品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培育至关重要。据徐连新介绍,威海市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扩大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推动名牌战略,带动一批企业、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制造业是威海的传统强势产业,近年来,依托制造业的发展,威海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轮胎、地毯、钓具、木工机床、医用高分子制品的生产基地,涌现出诸如三角轮胎、威高等一大批在国内外颇具知名度的大型企业。
依托这些大型企业和本市深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威海重点培育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医药、纺织服装四个营业收入过千亿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涵盖了全市所有国家级名牌和96%的省级名牌。
在制造业的基础上,威海还依托本地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农副产品品牌集群,重点培育海带、扇贝及珍稀海产品、花生等特色农产品。“荣成海带”、“荣成大花生”、“威海无花果”、“乳山牡蛎”、“威海刺参”、“乳山大姜”、“乳山板栗”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此外,威海还重点培育旅游文化、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房地产、商务会展、科技与信息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加快实现服务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通过各行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威海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繁荣,显示出了中小企业品牌的力量。
品牌集群互动
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后面,是繁荣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我们了解到,在威海市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钓具产业集群被确定为该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十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之一。2011年12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授予威海市“中国钓具之都”称号。目前全市拥有1200多家钓具制造和配套企业,钓具年产量超过4000万支,年出口额达3亿美元,主导产品钓鱼竿占全球60%以上的市场份额,各类钓具产品产量和出品量均居全国首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了规模效应明显、专业化分工完善的产业集群。另外,文登工艺家纺、荣成冷冻调理食品两个产业集群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文登市被授予“中国工艺家纺名城”,荣成市被授予“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洋保健食品开发示范基地”,乳山市被授予“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此外,环翠区机械制造、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船舶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集群正努力争创品牌产业集群。繁荣的产业集群,反过来又对企业品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到目前,该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中国驰名商标26件,山东名牌产品169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0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