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4月18日电(记者傅勇涛)2011年被称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年。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改的最大难题,如果体制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群众看病负担过重,医院经营机制改革等核心问题都是公立医院改革绕不过去的“坎儿”。
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是群众的“心病”
在我国,看病难、看病贵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负债治病,因病致贫的现象屡见报端。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覆盖面窄、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等内在问题无形中加大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技术较高的医疗专家纷纷“投奔”北京、上海、深圳等医疗设施较为完备的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导致求医者向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城市转移。以北京为例,每年有近7000万外地患者进京挂专家号,而专家号全年不到180万个,就算医院每天24小时开放门诊也满足不了需求。
公立医院是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主体。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公立医院14086家,拥有床位273万张、卫生人员346万人,分别占全国医院数、医院床位数和医院卫生人员数的71%、90%和91%。公立医院提供的诊疗和住院服务,占全国医院诊疗和住院人次的90%以上。
但是,群众医疗费用的实际负担并未在公立医院有所减轻。据卫生部统计显示,群众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2008年为5098.7亿元,2009年为6570.8亿元。
黄洁夫说,公立医院改革最基本的是相关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布局方面,公立医院总体布局不合理,条块分割、交叉重叠,城乡、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层次方面,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结构方面,部分服务领域如老年护理、康复、精神卫生等比较薄弱。
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是医疗体制改革
黄洁夫坦言,我国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他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每天接诊的病人多,门诊部、住院部就像大超市一样人满为患,医生每天估计要为100多位病人提供治疗服务,诊病、治病的精准度很难保障,看病难、看病贵无法得到根本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反映公立医院改革距离群众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因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上职责不清、权责不明,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
慈铭健康检查管理集团董事长胡波说,以药补医的机制迫切需要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今年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
此外,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置不合理,也是影响公里医院改革取得突破的主要瓶颈。据统计,在我国每一千人中,执业(助理)医师为1.75人,配置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相近。但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42.4%,县级医院只有19.4%,优质卫生人才资源集中在城市公立医院。
黄洁夫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最根本的是推动体制改革。他分析说,如果医疗体制改革不能取得良好成效,公立医院的实质性改革很难完成,公立医院改革不成功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医改的期望。
各地尝试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国家确定了辽宁鞍山等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共覆盖8000余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9%,共有公立医疗机构3956家。同时,各省也确定了31个省级试点城市承担本地区改革探索任务。至此,全国共有47个城市陆续开展试点工作。
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已经着手进行。据了解,全国有1200所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有900多家医院的7300多个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22个省区市近100家医院开展电子病历试点等。
海南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说,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除要从“开源”的角度对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进行挖潜,缓解供需矛盾,还须有效“节流”。一方面要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患者要配合实现分级有序就诊,以便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黄洁夫说,看病难、看病贵是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导致的一个结果,各种试点措施目前可能还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顽疾。但是只要深化医改工作,随着补偿机制的完善、医保制度的健全以及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等,相信改革成效最终会在公立医院集中体现,并传递到老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