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称号
齐河种粮经验“走向”全国
1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齐河县委书记魏洪祥,向全国介绍齐河粮食生产经验。而在22日,农业部已发出通报:“授予山东齐河县等404个县(市、区、旗、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作为建国以来登上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讲台的第二位县委书记,魏洪祥深感责任重大。他说:“发展粮食生产,对于齐河既是政治账,也是经济账。粮食生产与地方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齐河大力实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坚持科技兴农,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
该县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在220万亩以上。今年粮食总产27亿斤,比上年增加5700万斤,综合排名列山东省第一位,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以占全国0.07%的耕地,贡献了占全国0.23%的粮食。自2009年起,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由于成绩突出,国家对齐河发放粮食大县奖补资金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
该县把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规划建设了高产创建核心区10万亩、示范区50万亩,以核心区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全县实施整体高产创建。4月26日,农业部粮食高产整建制推进专题培训班人员观摩齐河粮食生产现场;10月30日,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启动仪式在齐河召开,推广了齐河高产创建经验。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齐河严格落实国家小麦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各类惠农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县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仅去冬以来就拿出近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深耕、良种等各项补贴。并投入2亿元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提升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他们还加大良种、良法和农机配套使用的推广力度,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小麦机械化水平达到100%,玉米机械化水平达到85%。
为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齐河加快土地流转,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向粮食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集中,今年成功流转土地28万亩,培植300亩至万亩以上种粮大户220多个。齐河县大黄乡石碑杨村农民王成亮一次性流转耕地1.32万亩,成为全省单户农民流转大片耕地进行批量种植的典型一例,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在齐河,粮食生产与二三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粮食生产直接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文化旅游业发展,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30余家,发展农业观光项目20多个,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集群。(转载于大众日报 2012-12-27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