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在街头竖立的“建幸福德州”的路牌。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宣传口号,它将深刻影响到德州人的生活
前言:我们如何接近、获得“幸福”?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但当一个城市在找寻幸福时,则需要有明确的纲领、目标、计划,理性地借助基础公共服务的方式以及精神层面引导的方式,为城市中的个体拉近与幸福的距离。
德州,是我省首个喊出要建“幸福城市”并发放调查问卷的城市,它如何与民众个体幸福感相契合呢?
8月3日清晨6时,夜雨过后的“神京门户”德州凉爽宜人,张玉珍念叨着“今天活更难干”,推着电动车拐出家门,在空旷的路上留下一抹身影。
借着雨水的冲刷,张玉珍看到路旁“建幸福德州”的广告牌鲜亮了许多。
张玉珍,德州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环卫工。就在她干活地儿的报摊上,《德州晚报》的二版,刊登着半个版的“建设幸福德州”民意调查问卷。这一天,当地很多人都在上面的工作、收入、环境上,依着自己的感觉“打勾”。“幸福德州”的政治符号,用这样的方式,不自觉地嵌入民众的日常生活轨迹。
[出乎意料]
正月初七“幸福”降临 德州人被“震撼”了
2011年正月初七,春节上班首日。德州市委讲师团团长史成志,紧了紧衣服,跟德州市级机关的1000多名干部,前往德州市会展中心。
这天,德州市主题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动员大会召开,德州所辖各市县以及有条件的乡镇,也借助远程视频方式,进行了同步直播。
会上,德州市委书记吴翠云作了重要讲话,数千字的发言中,史成志注意到吴翠云所说的四个字——“幸福德州”。他告诉记者:“这是吴书记首次提出建设幸福德州的施政理念,并无过多注释。”
记者查阅发现,当日吴翠云关于幸福德州的释意,也只有80余字。但如今,“幸福德州”的这一非物化名词,已经变得有血有肉。
7月25日,《德州日报》用头版头条方式,全文刊发了12000多字的《中共德州市委、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幸福德州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幸福德州”的五大内涵、六大目标等均列其中,养老、医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内容异常详尽,且将目标时限定为2013年,可被明显视作这两年的德州党政机关“施政纲领”。
那一天,德州很多人“被震撼了”。70岁的李永振老人作了一首《给力幸福德州》歌曲,表达感触。
[开创先河]
前所未有征集民意 在德州,你有多幸福
德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宝良与史成志抱有相同看法,认为建设“幸福德州”如此大规模的征集民意,在当地开了一个先河。
记者发现,早在7月25日《德州日报》原文刊登建设“幸福德州”《征求意见稿》之前,敏锐的当地媒体3月份就已有所洞察,并有所行动。
“在德州,你有多幸福”,这是3月下旬当地都市媒体《德州晚报》上整版的公益调查广告标题。在德州主干道的路边,也渐次竖起建设“幸福德州”的路牌。在当地的多个地方网站上,民意调查问卷也挂在醒目位置。到了8月份,媒体上的“幸福指数”调查问卷又再次升温,最新一版的调查问卷中,工作、收入、环境、心情、健康等各项满意度调查依次排列,里面涵盖着数十个小项。
有关部门还在政府机关报、都市媒体开设了讨论专栏。记者注意到,从德州市的高层领导、各部门一把手乃至普通民众,在陆续发表自己的感言,从7月25日至今舆论热度持续不减。
与建设“幸福德州”的征求意见同时进行的,还有当地关于“德州精神”的表述语征集。史成志8月3日告诉记者,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征集到的“德州精神”标语达到了4000多条,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此类活动的组织,直接成为影响居民参政的主观层面因素。
[市民态度]
众人参与热情高涨 抠字眼式地提建议
信件、网络、电话,所有关于“幸福德州”的意见都汇总到德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进行登录甄选。
这其中,网民的参与热情尤其高涨。入托难、看病难、房价高等问题相当实际、尖锐。像公交车司机小王告诉记者,“结婚后一直跟老人一起住。自己虽然一个月能挣到2200多元,但还是不敢买房。现在的保障房政策,我也不太清楚。”
德州学院一位教授提出一问题,“《征求意见稿》中‘体面’劳动的说法是否欠妥,按照人们陈旧的思想观念,‘体面’的对立面就是‘不体面’,劳动无贵贱,这个体面劳动该如何解释 ?” 8月3日的德州市老干部讨论会上,也有老干部提出相似看法。在上万字的《征求意见稿》中,能点出如此的细节性问题,众人的认真度可见“一斑”。刘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将对这句话进行斟酌,报请确定是否需要修改。“对所有的意见,我们都将会认真对待。”
[关注焦点]
财政存在一定缺口 怎样找到幸福感
按照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GDP排名,德州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在我省居于较后名次。
这也是德州高层领导当时曾考虑过的问题,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没有财力的支持,“幸福德州”如何建设?刘宝良告诉记者,当时吴翠云提出“幸福德州”的概念后,为构建整个理论体系,包括他在内的市委一班人,曾专门前往南方如江阴、无锡、广州……调研20个已经或正在打造幸福的城市。
“与这些城市相比,德州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但GDP不等于幸福感,幸福是建立在客观条件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个人,怎么样找到幸福感、怎么样更加幸福,这是我们德州市委最关切的问题。为此,当时将民生目标的设定时限从2015年缩至2013年,也为让民众对于幸福感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在民生目标的实现问题上,的确存有财政压力。德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展德明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曾说:“这些天睡觉常常辗转反侧。”
展德明说,在“幸福德州”所涉及的民生目标中,涉及医疗、养老、人才的人社局压力最大,“从财政上看,的确存在一定缺口。我们一方面要依靠国家和省里政策进行争取,另一方面就得加大征缴面,但现在基层尤其是乡镇层级的征缴力量严重不足。”
在《征求意见稿》中,有着“到2013年,德州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的具体目标,“说句实在话,现在很多大学生一不愿到企业、二不愿去基层,为让学生们扭转就业理念,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前不久,还邀请了德国一位专家专门在德州学院讲述就业观。这位专家说在德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主动申请去偏僻地区、艰苦岗位,这给学生们触动很大。”其实,在工作中,只要带着感情去做事,即使在偏僻地区、艰苦岗位也能感受到幸福。
责任编辑:山东优秀企业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