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类似这样的盗版动漫剧集的衍生品现象在国内并不少见,走进市场,到处可见喜羊羊、灰太狼、虹猫蓝兔等国产动漫形象,而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授权的盗版产品。别看这些小小的绒毛玩具和塑料制品,它们在当下已经成为扼住国产动漫发展乃至置之于死地的第一杀手。
“动漫周边”才是第一利润来源。所谓动漫周边,指以动漫剧集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包括以动漫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像、书籍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在动漫周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在很多人看来,所谓周边就是周围的边角余料,是动漫产业在通过制作动漫剧集获得收益之余,开展的拓展市场的一种辅助营销手段。其实不然,在日本,动漫剧集本身的销售额与动漫周边产品销售额比率约为3∶7,而在欧美,动漫与其周边的收益比例甚至接近于我们难以想象的1∶9。
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例证就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中国的《变形金刚》系列动画,其实究其所以,最初不过是美国玩具巨头“孩之宝”公司为促销其可变形机器人玩具,而拍摄的数集不太连贯的动漫广告宣传片罢了。因为在电视台播放的时候大受欢迎,最终成为了一个冗长的“机器人编年史”。
然而其最终的目的依然是卖玩具。此后的5年间,变形金刚为“孩之宝”公司带来了十几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据统计,中国每年儿童食品、玩具、童服销售额分别为350亿元、200亿元和900亿元人民币,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每年的销售额达人民币100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周边”这一朝阳产业的带动作用。
这种行业之间联合发展的方针在诸如迪斯尼等国外大企业中,早已经奉行了半个世纪,并形成了一个动漫生产—播出—衍生产品开发—收益—再生产的完整产业循环链。
国内动漫市场处于“石器时代”。显然,不用通过数据对比,只要到市场里走上一圈,任何人对于中国原创动漫的周边市场开发状况就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那就是盗版横行,正版乏力,整体市场尚未进入状态。
不可否认,深受国外“周边产业”的神话影响,国内的动漫厂商们始终没有放弃在这块市场中寻找各种机会。从本世纪初开始,面对洋动漫的冲击,国内原创动漫厂商就曾着手通过动漫周边的商业挖掘,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比如三辰影库就曾经致力于开发蓝猫淘气的周边儿童服饰、玩具等产品,衍生产品多达6600多种,并以专卖店的形式进行全国连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动漫周边产业发展缓慢,动漫周边产品因其分配紊乱、品种稀少、题材单一成为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点,从匮乏的产品和渠道上就可见一斑。以目前市场上最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例,其周边产品也不过寥寥数十款,根本不足以形成规模,而这也是国内市场的普遍现象。加上这类国内动漫周边大多是以文具和儿童服饰作为主打方向,导致产品局限性发展。
同时,国产动漫周边的品牌市场认同度不高,无法与国外知名动漫周边竞争,也大大降低了购买力。而盗版的泛滥横行,则直接将动漫周边这一朝阳产业扼杀在摇篮之中。
反盗版需创意先行。作为一个顽疾,打击动漫周边产品的知识产权侵犯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如之前提到的《阿特的奇幻之旅》,尚未与观众见面,其动漫周边盗版物就已经开始抢占市场,直接扼住了这个动漫盈利的喉结,等到正版动漫周边在剧集热播之时再杀入市场,反而要从盗版周边口中“虎口夺食”了。而起诉这一维权手法,其本身是被动和薄弱的,面对若干个小作坊式玩具加工企业,动漫制作方即使重拳出击,也很难击中目标。
这种本末倒置的状态,究其原因还是动漫周边产业自身发展上创意不足所导致。因此,要真正让动漫周边市场在正常的轨道上繁荣起来,除了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为自己申张权力外,更要以创意和特色,让盗版者盗无可盗,仿无可仿。
目前,在业内已经开始形成了一种声音,即让原创动漫周边传承中华精神,用独特的民族魅力来形成特色。国产动漫周边要实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民族文化上做文章。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为动漫周边产业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资源,比如皮影、剪纸、木偶、国画等传统工艺都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动漫周边提供丰富的表现形式。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手工性质,其工艺精度也较高,并且颇为受到国外市场的欢迎。
而另一方面,走大周边之路也成为了一种选择。版权拥有者不但可以通过连锁专卖店去销售精致的毛绒和塑料玩具,而且可以通过开发同名游戏、建设类似迪斯尼一样的动漫卡通城等模式,将动漫周边的领域从简单的玩具生产扩大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在某种程度上,一味地强调进攻,仅仅寄托于法制健全来惩治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侵犯,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的内功是否扎实,是否能够提高技术含量,找到一条让盗版者望洋兴叹的发展之路,或许更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