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翻阅这本有着6万余字、厚达118页的草案文本,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的新提法、新部署、新亮点。
1 “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格外亮眼 十大措施“重若千钧”
着力改善民生是纲要草案的重点所在。纲要草案中设置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引人关注,其中涵盖扩大城乡就业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10大措施。
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一个个具体数字,彰显出了这一行动计划沉甸甸的“含金量”。
翻阅纲要草案,其实改善民生的理念贯穿全文。纲要对“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单设一篇,并首次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重点。首次设立“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专章。纲要草案也首次对“公共交通”和“公立医院”各单独设立一节。
“"十二五"规划纲要是一份民生报告。对于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来说,这是最实惠、摸得着、看得见、共享发展成果的"富民"工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说。
2 主题主线理念贯穿全文“十大政策导向”专章论述
6万余字的纲要全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成为全文首篇,其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和政策导向等。
纲要草案在开篇中首次专章论述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等十个方面的政策导向,这是在延续“十一五”规划中“六个立足”政策导向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使得纲要更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科学发展提供导向,转变方式路径明确,中国发展之路由此更加光明、更值期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
3 新增4个约束性指标 注重民生和节能减排
指标设置体现规划的意图和重点,其中约束性指标是政府要确保实现的,至关重要。“十二五”规划纲要设置了24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2个;其中12个为约束性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多了4个。
“约束性指标的增加,集中在改善民生和节能减排方面,体现了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责任。”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分析说。
“十二五”规划增设了4个约束性指标,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增长3.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
相比“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对3个约束性指标进行了丰富,分别为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森林覆盖率指标中增加了森林蓄积量,新农合覆盖率指标丰富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节能减排的指标更加多元,力度也进一步增强,这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艾洪德说。
4 降低经济增速指标 提高居民收入指标
让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这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回应。
相比“十一五”规划,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从年均增长7.5%下调为7%;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从年均实际增长5%提高为7%以上,并加了一个强调性的“注释”,明确提出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速,在实施中要努力实现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意味着,“经济增速”和“收入增速”两者带有了关联的“硬性”限制。
“这说明国家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5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从短短一节调为单独设一章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了强化。相比“十一五”规划仅仅是很短的一节,如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单设一章。不仅如此,关系“收入分配”的其他方面,在住房保障、就业、农民增收等多章中均有涉及。
除了降低经济增速指标、提高收入增速指标以实现“两个同步”外,“十二五”规划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了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思路。
“这顺应了人民的新期待!现在是到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时候了。相信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推进,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说。
6 首次使用彩图勾勒新图景 22个专栏展现中国发展新动力
规划纲要中首次运用5幅彩图的形式勾勒出“十二五”新布局,展现出“农业战略格局”“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城市化战略格局”“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全国空间分布,布局清晰、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规划纲要中设置的22个专栏,格外引人关注。22个专栏中列有事关农业生产、绿色发展、新兴产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的工程和发展方向,凸显出了中国发展的新动力。“在纲要中看到彩图,使人眼前一亮,图中标注出国家发展的新格局,很有冲击力。”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说。
7 社会管理等内容首次单独成篇
从纲要的“篇、章、节”结构上看,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社会管理、支持港澳及推进两岸关系内容在纲要中各首次单独设立一篇。
社会管理篇分为5章,分别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支持港澳及推进两岸关系内容也首次成为“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单独一篇,为加强两岸三地的合作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本报综合新华社稿件
“十二五”规划提出10大改善民生计划
1、扩大城乡就业规模。
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年均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2、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3、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实现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1亿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城镇60岁以上非就业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4、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以上。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
5、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
6、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加大扶贫投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7、减轻居民税收负担。
“十二五”前期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中后期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8、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比例不低于10%。
9、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服务设施建设。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
10、增加国有资本收益用于民生支出。
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新增部分主要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