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共同的创业梦想,一对中专生夫妇主动放弃在青岛发展的机会,返乡养鸡,历经艰难,现已发展到肉鸡存栏量 15000余只的规模,年纯收入15万元,创业梦想渐渐成真。他们就是老家曲阜市南辛镇屯里村、潍坊畜牧兽医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孔宪华和他的妻子、聊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魏哲英。
“摔倒了,咱再爬起来”
3月初,走进屯里村孔宪华、魏哲英夫妇的养鸡场,两个养鸡大棚里,数不清的肉鸡长得正欢。身着工装的魏哲英从里面掀开大棚的门帘,立马冲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呛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魏哲英说,这样的气味他们已经闻了4年,早就习惯了。
他们的住处紧挨着养鸡棚,尽管已是春天,里面依然清冷。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菜橱、几个小板凳,摆设十分简单,牙刷、牙缸等放在几块空心砖垒起的台子上。
养鸡是个又苦又累又脏的活,但为了创业梦想,孔宪华、魏哲英夫妇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2002年,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村的魏哲英从聊城农校毕业后,来到青岛市九联集团肉鸡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是集种禽、孵化、肉鸡饲养、肉产品加工、饲料、兽药为一体的龙头出口企业。2003年,孔宪华从潍坊牧校毕业后也来到这家公司上班。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被提拔为中层干部。2004年底,两人相爱结婚了,住房问题被公司列为优先考虑对象。
而就在这时,两人却动了返乡创业的念头。谈起回乡的初衷,魏哲英笑着说:“俺总觉得自己年轻,不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我们俩一合计,就提前一个月给公司打了辞职报告,然后就回到了屯里村。”
对孔宪华夫妇的做法,家里人没有给予过多的反对,但却成为村里的一大“焦点新闻”。“回来干啥,在青岛多好”;“回农村能干成啥事”,一些村民对他们的举动不理解。
在村民们不解的目光中,两人开始创业了。起初,他们想靠专业特长和在公司的工作经验,搞个兽医门诊,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当地养殖规模小、数量少,而且很分散,开兽医门诊行不通。但他们也发现了一个优势,养殖量少,疾病传播易于控制。“我们可以搞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以此带动当地养鸡业的发展。”魏哲英说。
两人说干就干,但第一步养殖场选址问题就让他们犯了难——自家的承包地没有一块适合建场搞养殖的。几经周折,两人以自家的承包地与邻居换了一块靠路边的地。棚建好后,他们进了第一批鸡苗,共 2600只。由于养鸡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鸡长到 22天时,连棚带鸡被一场秋雨给淹没了。两万多元的投资泡汤了,想起此事,魏哲英心酸地说:“累点、难点也挺过去了。没想到刚起步,就摔倒了!心里真是难受极了。”
一些同学听说此事,就劝两人再回青岛工作。但魏哲英、孔宪华对他们说:“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摔倒了,咱再爬起来!”两人在亲人的鼓励、支持下从头再来,重新选址建场,又买了 2600 只鸡苗,这一批鸡两人挣了 5000 多元,给创业梦想带来了希望。
“不求利益最大,但求风险最小”
2005年底,孔宪华、魏哲英夫妇新进了一批鸡苗,没想到赶上了禽流感,鸡的价格暴跌。好在他们养的是优良品种,而且是合同鸡,回收价每斤 3.1元,而市场价却跌至每斤 2.3元,当时不少养殖户亏损了,而他们却盈利 6000 元。魏哲英说:“这件事告诉我们,创业过程时要学会防范风险,不求利益最大,但求风险最小。”从此,两人学会了踩着市场行情进鸡苗。行情好时多进鸡苗,不好时少进;肉鸡销售时,天天上网了解市场行情,抓住最佳价位,及时出售。2006年,他们养的 5批鸡挣了4万多元。
一年后,就在两人想大干一场时,养殖场用地却被邻居收回。为了减少频繁换地带来的麻烦和风险,2007年初,魏哲英请村委会协助,又转包了一块地,并签下长期合同。两人投入全部家底 10万余元,建成了两个可饲养 15000 只鸡的大型鸡棚。 2007年,他们饲养了6批8 万多只肉鸡,纯收入13万多元; 2008 年,6批肉鸡纯收入 15万元。 2008 年,魏哲英还当选为曲阜市政协委员。
一些村民看到孔宪华、魏哲英夫妇养鸡挣了钱,心也“热”了,也要跟着他们学养鸡。无论建棚、饲养,还是防疫、销售,魏哲英、孔宪华总是有求必应,毫不保留地教给他们,现在已带动村民新建养鸡棚30多个,肉鸡存栏量3万余只。
“现在农村还是比较落后,农民缺技术。但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更不愿意在家吃苦。”魏哲英说,“看看这些养鸡大棚,就感觉自己一步一步走过的路很踏实,心里挺欣慰的。”
在一些村民看来,魏哲英、孔宪华返乡养鸡取得了成功,但两人还有更大的心愿,孔宪华告诉记者:“我们还想投资建一个标准化的养鸡棚,能自动上料、自动控温、自动控湿。但资金需要 50 万元,还没有着落,需要一步步向前滚动发展。”
■采访后记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据了解,孔宪华、 魏哲英返乡创业所遇到的资金、用地、经验等难题,在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们的创业经历也说明,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团中央一项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的成功比例与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的成功比例为129:4。”济宁团市委工农青年部部长王璐介绍说,“这主要是学生刚毕业创业经验不足、缺少创业资金、对市场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
“大学生是缺乏创业经验的一个群体。他们创业有热情,没经验,对创业过于乐观,缺乏对坏的结果的认知能力。”王璐为此建议,大学生创业前要上一上创业辅导课,并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最好选择那些低风险、投入少、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项目实施创业,毕竟,“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魏哲英也以自身实践劝言大学生创业者:“大学生找工作难,创业更难,再难也要挺过去。要不怕难、肯吃苦,学会化解风险。 只有迈过这一关,才能迎来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