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人海战术” 效率再增五成
◆肥矿三大主力矿井年内减少用工1500人◆部分老矿井富余人员转到新建矿井安置就业,从而借助新老矿井之间人力资源的调配实现动态优化配置
作者: 左丰岐 徐 宁 罗 亮 杨殿栋
“96天,我们创全国记录了!”中煤三建机电安装处梁宝寺二号井副井项目部现场总指挥卞文有些激动地说道。11月28日,梁宝寺二号井副井井筒装备顺利安装完成,一举刷新全国单水平千米以上立井装备工期的最短记录,比计划工期提前了24天。
据了解,在梁宝寺二号井副井施工中, 通过应用一项新技术、采用一个新工艺就能提高工效数倍甚至数十倍。排水管路焊接是整个副井装备安装难度大、精度高的一项工程,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应用新型工艺,6360米管路共计952条焊缝,平均每条焊缝可减少5分钟焊接时间,整个焊接工程累计节省时间3天零8小时,诸如此类的创新应用在整个安装工程中达10余项。
“通过与先进企业对标,我们对出了压力,看到了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用人多、效率低,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到持续对标降本提效,最关键的是把人员降下来,把效率提上去。”肥矿集团董事长孙廷华说。于是,肥矿集团牢固树立“人均”理念,摒弃“人海战术”,积极推广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肥矿集团针对存在的岗位设置倒挂、人均效率较低等症结,提出“用好科技第一生产力,盘活人力第一资源”,出台了强化减员提效、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的一揽子方案,探索实施“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紧紧依靠科技装备减员提效,优化生产布局,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建立全员素质提升机制,鼓励机关人员到新区或基层干事创业”等十条盘活人力资源的具体举措。
肥矿集团梁宝寺公司,今年7到8月实施了信息化远程集控提升工程,井下部分岗点实现了全程自动控制、无人值守,减少用工183人。其中,4部皮带机、1部输煤机的集中控制,就减少皮带机司机12名,每月节约资金投入达18万元。同时该公司还通过梳理部门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压缩合并科室6个,精简管理岗19个。
杨营能源公司作为肥矿集团实施鲁西南开发战略的一座现代化新建矿井,从矿井投产第一天起,就积极实践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着力打造高效矿井。该公司打破传统用人机制,管理人员上岗全部实行公开竞聘,168名管理人员角逐39个科级管理岗位,18名科级管理人员落聘,大幅压缩了管理岗位编制和矿井用人,开创了肥矿集团新建矿井管理人员全部竞聘上岗的先河。
“我们积极践行降本提效理念,不仅能实现减人提效,而且大幅提高了安全保障能力,现在井下中央泵房和强力皮带等机电运输设施实行远端控制和无人值守,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工资上百万元。”杨营公司总经理刘辉深有体会。此外,杨营公司的食堂、澡堂等后勤服务部门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可减少企业用人30人。
目前,肥矿集团正积极搭建“智慧矿山”支撑平台,紧紧依靠先进管理手段,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数字化,重点围绕“技术降本、减员提效、电力降耗”三大重点开展降本攻坚战。随着鲁西南新区杨营煤矿、陈蛮庄煤矿、梁宝寺二号井的陆续投产,肥矿集团部分老矿井的富余人员将逐步转移到新建矿井安置就业,从而借助新老矿井之间人力资源的调配实现动态优化配置。按照目前设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肥矿集团三主力生产矿井将减少用工1500人,实现原煤全员效率提升50%以上。(转载于大众日报2012-12-03 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