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深秋的风中,传递着一个温暖的讯息:中央文明委8日公布全国2010年城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在参评的79个地级城市中,临沂位居第一。
在去往临沂的火车上,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文明指数(地级市)全国第一”的字眼热得发烫,提起它,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从莘莘学子到古稀老人,无不洋溢着主人翁般的激情与自豪。
面对质朴、热情的老区人民,凝视这座“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记者脑海中猛地闪出艾青的著名诗句:人民的城,美丽的城!这不正是临沂城的真实写照吗?这也是临沂文明城市创建喜获佳绩的根源所在。
为民创城:让市民更幸福
罗庄区湖南崖社区815米长的工业北路宽敞、整洁,两侧整齐矗立着三到五层的商用楼,主人们正忙着装修,不久,一条繁华的“美食一条街”就要建成迎客了。
而在今年初,这条路还是一个堆满垃圾的臭水塘,最低洼处近 10米深。为创建文明城,消除这个“脏乱差”的死角,年前区里给社区下了整治的死命令。 社区党委书记卢庆玉说,他们曾想用广告牌把这一片遮挡起来,这样只需花 20万元就能应付上级检查。
“可这样干,环境得不到根本改善,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创城为了什么?不是为让群众得实惠吗?”一班人咬咬牙,从并不宽裕的集体积累中拿出210万元,开春即回填坑塘,到今年8月,16米宽的新马路修好了,路两侧还建起绿化带、人行道,安上了路灯。今年,湖南崖社区已投入300多万元用于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以前的城边村正变为美丽、繁荣的新城区。
湖南崖社区的变化,折射出临沂的创城理念——让城市更美丽,让市民更幸福。“过去,老区人民为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执政一方,就要对老区人民好一些,让他们享受好环境、过上好日子!”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动情地对记者说。
临沂有城,有市,有水,有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具有独特的优势。但长期以来,外界对临沂的第一印象是老区、贫困地区,临沂人也缺少对城市品牌树立和整体形象的统筹规划。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功能需求发生变化,对生活环境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全国文明城市的“名片”,含金量高,影响力大,是对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评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一个大平台、大抓手、大载体、大机遇,能够一揽子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短板”,对全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拉动力,全面提升市民素质,让市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正是基于这一“为民理念”, 200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2005年,临沂以高分、全票、惟一新进入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8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同年成功争创“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在2009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临沂后来居上,获得地级城市全省第一、全国第七的佳绩,今年又一举跃升至全国第一。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为民创城,就要问计于民,从中找到工作的薄弱点和突破口。今年七八两月,市里组织了8次社情民意大调查,书记、市长带头,市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全部参加,询问市民对公共服务、公共秩序、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反腐倡廉等方面的评价和意见。5600多人次的问讯,300多条来自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涉及到就业、工资收入、教育收费、市场秩序乱和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创城过程中一一落实和整改的工作内容。
全民创城:让城市更美丽
11月13日,星期六。不到8点,交警汪昭华早早来到临沂市社会福利院,开始了一天的“快乐陪伴”。这已是他十几年来的习惯。和他一起来的,还有4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到福利院,给孩子们理发、剪指甲、洗澡,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有时还会带他们去科技馆、公园,看看临沂城的新变化。
有爱的城市最美丽。在这座城市里,16万志愿者的身影是一道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线:交通路口、老年公寓、长途汽车站、居民社区……汪昭华说,这是我们的城市,也是我们的家,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这个家越来越美,充满温情充满爱。
城市管理者深深地体会到,作为老区,临沂创建文明城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这儿的群众基础好、觉悟高。市长张少军说,创城如果只为了一块牌子,单靠政府部门和机关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走到群众的对立面,必然要失败;创城为了全体市民得实惠,就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通过全体市民的一言一行,让城市更美丽。
以身作则,带领百姓一起改变城市面貌,成为临沂各级党政干部的创城理念。“男女老少齐上阵,六大班子打头阵”,不管是离退休老干部,还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都深入小区、商铺、企业和大街小巷,宣传发动,听取意见,查找问题,掀起了创建文明城市的“人民战争”。
临沂是座商城,商业氛围浓厚,而“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也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兰田集团是临沂最早创办批发市场的企业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交易额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士岭说:“企业的发展得益于这座城市和人民,我们有义务为创城多添一分力。”仅今年以来,兰田集团投入绿化等环境整治的资金就达6000多万。
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吸引更多的客商来临沂投资创业。杨明泽是临沂商城5万多商户中的普通一员,目睹了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也从摆地摊发展为拥有4个店铺的老板。他告诉记者,临沂这几年越变越美,商城管理秩序规范,社会治安好,他身边来临沂定居的外地客户越来越多。
为把文明城市建设持久地进行下去,临沂市注重从制度建设上下工夫。创城伊始,市委、市政府就坚持不为创城而创城,不搞突击“一阵风”,而着力于构建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2008年,市委出台《关于建立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意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量化分解指标任务,将119项指标全部融入到相关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45岁的环卫工人刘永娥从业近10年,所负责的沂蒙路保洁路段是临沂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现在她最大的感受就是:路上的垃圾少了,果皮箱里的垃圾多了。谈到原因,她认为:一方面是临沂人的素质在提高,另一方面是路边果皮箱设置的密度增加了。据了解,对照测评体系要求,解决历史欠账,临沂市这两年仅在市中心区域就新增4000多个垃圾果皮箱。
市城管局副局长孟凡优切身感受到两大变化:一是过去难拆的违章建筑现在容易拆了,二是群众自觉维护环境秩序的意识大大增强了。一次他坐出租车,想摇开后车窗吹吹风,司机以为他要扔垃圾,马上提醒说“垃圾不能扔到车外,你放在车上吧”。
有这样市民的城市,怎能不美丽?
创城惠民:让百姓更满意
创城,是对城市管理者的一次“大考”。百姓对政府的服务是不是满意,城市设施使用是不是便捷,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是不是幸福,直接决定着创城的测评得分。要让上面来的检查者满意,首先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满意。
在兰山区成才路,以前有一处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不但脏乱,还影响交通。由于离沂河很近,2008年拆迁改造时,这儿的地价涨到176万元一亩,但当地政府还是拿出 24亩土地,建成了方便周边1万多居民的汇源农贸市场,让“马路市场”上的商户搬进来。在这儿卖了10多年熟食的邱平说,没想到政府会以一个商铺一天10元的超低价租给他;而来买菜的附近居民颜士坤对市场的评价是:干净、卫生、方便,很满意。
创文明城市,不能光追求表面光鲜,而要让市民享受到城市文明的成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凤云说,对老百姓来讲,有房子住,看得起病,孩子有学上,悠闲地走在街道上不用担心被抢包等等,这样的城市就是文明城市。基于此,临沂把创城的过程,变成了持续改善民生的过程。沂河边最好的地段,临沂拿来建绿地、修广场,让市民共享美景。漫步沂河两岸,36处景点星罗棋布,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河东区九曲街道小李庄社区居民张守华,平常喜欢柳琴戏,但缺少拉琴、敲鼓的同伴,唱不了整戏。去年区里成立戏剧协会,拨出活动经费,请专业人士辅导,下设柳琴剧团、京剧票友社等民间社团,他一下子找到了“家”。现在,他们这个民间剧团成员30多人,已经拍了56部地方小戏,制作成 DVD ,很受欢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运明说,党委、政府就要善于搭建各种平台,让文化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这些年,临沂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细数临沂的“创城清单”,可谓“点点滴滴总关民”:市财政先后拿出 70多亿元,投入公用设施、文体设施和环境建设等重点项目;新安装和改造路灯 1 万多盏,硬化背街小巷 1200多条,新建、改建公厕400多座;整治提升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106个、“五小”场所5000多家;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 14座,城市公众环境满意率超过96% ……
临沂商业发达,流动人口50多万,治安管理难度大。 为此,市里投巨资建成集警务指挥、应急处置、 警情研判、治安管理、“ 天网”工程和智能交通六大功能模块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平台,在警力不足万分之六的条件下,连续5年实现了刑事立案、群体性事件等衡量社会稳定指标的持续下降,2009年跻身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行列。
临沂长途汽车站,平均每天要把3万多名旅客发往全国 22个省市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窗口之一。11月8日晚6点,在候车大厅里,35岁的上海小伙窦言军悠闲地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用手提电脑无线上网。他告诉记者,作为企业销售人员,他到过全国许多城市,像临沂汽车站这样整洁漂亮、服务周到的汽车站真不多。他曾留心观察,在上万平方米的大厅,竟然找不到一个烟头。“这样的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能拿第一,让人服气。”他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