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寿光市立足自身实际,提出并实践“城乡一体、均衡寿光”的发展理念,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融合,走出了一条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寿光的探索和实践走在全省前列,他们的做法,对各地有借鉴意义。
穿梭于寿光城乡,记者感受深刻:在这里,底气十足的“城”正紧紧拉住“乡”的手,城乡差别在缩小,城乡界限在模糊,市民农民同台共舞!据统计,2009年,寿光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仅为2.42:1,明显低于全国的3.33:1的水平。今年1到9月,寿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1762元,同比增长13% 。比收入差距缩小更有说服力的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实现了城乡全覆盖。
“‘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是立足寿光实际确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寿光的具体实践。”寿光市委书记孙明亮说,“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以工补农,怎么补?整体补。也就是不只考虑‘一农’,而是着眼‘三农’;不只考虑眼前,而且考虑长远。 最终达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
“看不见的”与“看得见的”
寿光蔬菜富农,但不富财政。财政靠的是工业。去年寿光实现财政总收入 4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25.1亿元,其中,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 以上。寿光市市长朱兰玺说,仅去年寿光财政惠农资金就达到10亿元,今年也已达到10个亿。
巨额惠农资金流到哪里去了?全市60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月55元的农保金,这种普惠式发放资金就近亿元,还有大半埋到了地下。比如,寿光北部有大片的盐碱地,这里的农民一直喝咸水,为把“甜水”引过来,寿光市建设了水厂和供水加压站各3处,共有332个村铺设完成了入村管道,解决了30多万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而埋在地下的供水主管道 92 公里,投资就达 1.17亿元。
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打通基础设施不一体这堵“墙” ,寿光以此为主抓手,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和覆盖。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寿光市投在城乡地下沟渠管线的钱就花了近 20 亿!而看不见的“信息高速公路”,更是让农民眼界大开,政府每年拿出500 万元补贴农民上网,每个上网农户补贴100 元,目前,农民宽带用户猛增到6万户……
“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投入一起发力,将城镇神经末梢上的农民与世界和现代文明对接。目前,一个主城区——中心镇——农村新社区——新村庄梯次分明的城乡建设体系初步形成。
一个寿北“两次战役”
以工促农,工强才有促劲。但是寿光的工业传统产业多,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如何跨越,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调转”靠两点,一是存量,二是增量。寿光的决策者们提出在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做大优质增量来带动整个工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工业质量。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寿北。
1987年冬,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亲任寿北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率领全县人民在1200平方公里的盐碱滩上摆开战场,大干5年,以农田改造、盐田建设、滩涂养殖为重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为寿光腾飞夯实了基础。
今年9月,孙明亮作为寿光的一把手也亲任寿北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发出“再战寿北”的指令,把寿北当成“调转”战场。
如果说,20年前开发寿北是着眼于农业开发,此次战役则是在转方式、调结构背景下的工业开发。
再战寿北,这是针对寿北地区盐田含卤度降低,棉田效益递减的实际而作出的打造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决策,决策还基于一个大背景:寿北正处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交叠的重要节点位置,面临着多重政策的叠加优势。机不可失,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打造“8个 500亿级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寿北开发“新战役”全面打响。
市经信局节能办副主任杨万新说,入寿北工业园项目有严格规定:必须是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规模大带动强的高端项目,投资不得低于 1亿元,投资密度必须达到每亩160万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项目建设周期不能超过一年半, 10 亿元以上的项目不能超过2年半,防止出现“圈地行为”。
去年9月落户寿北工业园的寿光金利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车间内12条生产线昼夜运行,每条生产线上,4700只“手” 20分钟就脱下4700只高档医用手套,到今年9月,137万美元的一次性医用手套就发往美国,现在12月份的订单都满了。他们使用的多是 PVC 原料粉,但在厂区看不到烟囱。“我们投资1000万元,新上静电式油烟回收除尘机组,通过脱硫、除尘、余热回收等工序,实现无污染运行。” 公司董事长冯浩说。
火热的寿北,正成为产业高地。截至目前,有21 个过亿元的项目已经竣工投产,14个建设进度过半,累计完成投入资金 145.1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
均衡发展的“经济动因”
城乡发展由“失衡”到“均衡”,这个过程值得深思:持续不断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践,达到的是一个城乡双赢的结果,换句话说,随着农业这个“ 第一产业” 的不断壮大,无形中为“二、三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目前寿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10多家,80% 的农户进入蔬菜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 。因为这些涉农工业既能增加税收、又能扩大就业,既是工业、又是农业,寿光人戏称是“1.5产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社区化改造,直接带动三产。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40多处,带动17万农民进入“三产”领域,而每年一届的菜博会,不仅架起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而且成为第三产业的“酵母”,以此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年实现总收入超过8亿元。
大规模地投资三农,在补长农业短板的同时,不仅没有阻碍反而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这也许是寿光均衡发展的“经济动因”。
来自寿光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寿光城区每年新增商品房面积 30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被农民买走。而3年来,有近10万农民跳出农门,依托潍坊科技学院培训技能,在当地工厂就业,在身份蜕变中释放着自己的潜能,共同助推着工业化进程。
以工促农,工农互促,以城带乡,城乡双赢。寿光均衡发展的态势良好:10月21日,山东墨龙集团A 股在深圳成功上市,当日募集资金12.6 亿元,这是寿光发行的第9 只股票。到目前,寿光股票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86亿元。今年头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 741.2亿元,利税 69.5亿元,利润 51.6亿元。工业强了,地方财政收入高了,反哺农业的力度将更大。一个奋发有为的新寿光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