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20 作者:记者 李洪川 黄露玲 通讯员 王 军 报道 来源:大众日报
核心提示
2010年1月 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实施,自贸区内 90%的货物贸易、约 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基本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自贸区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为济南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外贸结构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 。对此,著名东盟商务专家、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副秘书长许宁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零关税时代,济南更应“走出去,引进来”。
□本报记者 李洪川 黄露玲
本报通讯员 王 军 报道
庞大诱人的东盟市场
“如果我们公司去越南投资,如何才能获得最大优惠政策?”“作为一家机械进出口公司,我们公司的哪些产品可以享受零关税?”5月13日,在济南市贸易促进会与济南海关共同举办的自贸区零关税政策宣讲会上,面对著名东盟商务问题专家许宁宁,济南市的各个企业代表对这块陌生却庞大的新兴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继北美、欧盟之后的第三大世界经济体,中国—东盟自贸区大市场涵盖了19亿消费者,东盟已经成为山东继韩、美、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继韩国之后的第二大进口货源地,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为进一步深化济南市与东盟之间的互利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拓展贸易和投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结合贸易实际,济南市贸易促进会会长李玉明这样评价东盟自贸区的新机遇。
李玉明告诉记者,东盟各国一直是济南市的传统贸易市场,以信息技术、机电、化工产品、金属制品、纺织品为主的出口产品比较适宜东盟的外贸结构,而东盟各国以橡胶、矿产等原材料为主的出口结构也有效满足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济南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济南市企业对东盟进口额为5.06亿美元,占全市外贸总量的 8.94%,占全市对亚洲外贸总额的21%。
规则陌生成为最大障碍
“企业对自贸区规则的陌生,导致许多企业未能充分享受进口税收优惠,制约了济南市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脚步。”济南海关副关长姜建这样评价对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2009年我省前10位应享受协定税率东盟进口商品13亿美元,实际受惠进口仅占 66%,企业不了解相关优惠政策成为限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瓶颈。据统计,我省出口至东盟的协定税率商品中约有40%未申领原产地证明,“没有申领原产地证明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对济南市企业而言,除了对自贸区规则的陌生之外,如何利用自贸区政策的叠加效应实现贸易延伸,成为开拓东盟市场的又一考验。
“以魔芋纤维为例,该产品由中国出口日本的关税为380%,而从越南出口日本则关税为零,因为日本也与东盟各国签有贸易协定,进入东盟任何一国,等于间接受惠进入日本市场。”许宁宁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进入东盟市场后企业可以享受到的政策叠加效应。据了解,到现在为止,东盟与中、韩、日、澳、新、印共签订了6个涵盖整个区域的自由贸易协定,“进入一国,则意味着可以在协定的各国内自由贸易流通。”
紧抓机遇,借势取力
中国—东盟自贸区步入“零关税”时代,在国家加大对东盟开放举措大背景下,济南市如何借势取力,进一步调整外贸结构,许宁宁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尽快提出应对东盟自贸区新形势发展的方案,做好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工作;第二,要积极关注东盟领域合作,争取相关项目落户济南;第三,加大对自贸区政策法规、贸易规则、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宣传,增强对这一新兴经济体的了解。”
“对企业而言,应当尽快制定开放东盟市场的经营战略和开放策略,要注重长期行为,避免短期行为,尤其是不能因为出口假冒伪劣产品毁了‘中国制造’的品牌。此外应及时关注这一新兴市场信息,积极走进东盟自贸区。在具体操作上,要善于利用使馆、商会等平台,自上而下地开发拓展市场资源。”
此外,在利用政策叠加实现贸易延伸方面,许宁宁表示,可以利用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贸协议和其他优惠贸易安排,推进济南市企业到东盟设厂,将出口东盟的商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变其原产地属性后再出口至其他与东盟签署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实现多个优惠政策的叠加,从而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优惠贸易延伸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