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井位时,不仅要讲地质认识,还要对所有目标进行经济评价。”2013年度胜利油田探井井位部署论证会上,新部署探井平均井深仅2370米,为近年来最浅,比去年减少840米。与会者无不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努力寻找“能转化成现金的储量”,胜利油田勘探正由传统地质勘探向商业勘探转变。
不唯储量规模论英雄
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惠民室主任李文涛多年参与探井井位部署,他对今年勘探部署的最深感受是“上返”。以往,他们的目光聚焦在深层储量上,原因只有一个:规模大。但今年,他们把焦点“上返”到中浅层。
“虽然储量规模小,但是埋藏浅,品质更好,开发效益更高。”李文涛解释。注重勘探效益,不唯储量规模论英雄,这是胜利油田2013年度探井井位部署传递出的信号。
以往,勘探人员以提升地质认识、寻找规模储量为目标,这在油田开发早期没有疑义,因为找到的储量都易于开发。胜利油田已连续30年探明储量年均过亿吨,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随着新增储量品位降低,储量向产能的转化率也越来越低。
找到的储量如果不能动用,就只能沉睡地下。目前,油田未动用待升级的控制储量已达6亿多吨。对胜利油田来说,油气勘探不再只是一个“量”的问题,更是一个“质”的问题,即用最小的成本,发现更多优质规模区块和经济可采储量。
本次论证会中,对每口探井均开展了地质风险评价及经济效益评价,有近一半井采取了多目的层系兼探部署。
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最终目的
不仅是井浅了,更有超过7成的井集中部署在9个经济规模区块。这些区块单井产量高,有望尽快将储量转化为现金。
胜利油田的勘探正由储量为先向产能为重转变。“发现资源不是最终目的,资源的有效开发才是最终目的。”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说。
为加快储量转化为现金,胜利油田完善一体化运行机制,借开发之势,破勘探之局。
勘探和开发就像油田的左右手。长期以来,负责找油的勘探与负责采油的开发两大部门按专业管理、分开运行,业绩评价标准分别是各自完成储量和产量任务。在勘探程度高、储量品位下降的态势下,新增探明储量并不等于可动用的商业储量,勘探开发的连接上就出现了断层,在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结合点上出现了空当。
胜利油田着力推行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打破了勘探开发“两盘棋”的现状,“探井也是开发井,开发井也是探井”,勘探是“侦察兵”,取得发现后,马上交给开发,将勘探工作量投入到寻找新的发现中去,优选出既能当探井又能当开发井的井位,加快储量向现金的转化速度。
为长远发展寻找资源阵地
春光油田排2区块由“四大皆空”到“七战七捷”的事迹,在这次论证会上,被作为经典案例宣讲。2005年3月,胜利油田部署了排2井,发现高产油流。此后,又相继部署了4口探井,结果是“四大皆空”。同年8月,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部署的7口探井全部成功。
地质人员的信心源于胜利油田高效勘探30年的成功实践,也源于较为雄厚的资源潜力。根据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胜利油田主力油区——山东境内的济阳探区剩余资源丰度27万吨/平方公里,仍居全国各盆地前列。
与往届探勘地质论证会一样,这次论证会强调要由注重当前探明向注重长远转变,突破短期效应,树立超前意识,不仅研究今年的储量发现与上报,更要看到明后年的增储准备。
本次论证会中,在勘探投资大幅削减的情况下,胜利油田更加突出预探发现,针对青东东、济阳地堑等领域部署预探井12口,以期寻找优质资源接替阵地,夯实油田科学发展的资源基础。(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7-15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