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记者来到青岛保税港区。从地图上看,青岛保税港区位于胶州湾西海岸,整体呈U 字形。说这里是弹丸之地亦不过分,规划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但作用却不容小觑,目前沿黄九省区70% 的货物量经此进出口,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已成为山东乃至沿黄流域名副其实的对外开放引擎。
“青岛保税港区不是青岛市的保税港区,它是国家设立的政策功能区,目的就是‘一顶帽子大家戴’。”在谈到保税港区的功能时,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说。
青岛保税区成立之初,受体制、机制等制约,发展相对缓慢。1999年底,新一届管委会率先提出了“保税区实施区港联动,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战略设想。2004年凭借自身跨越发展,青岛保税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区港联动试点区域。2005 年,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区港联动推动下,青岛保税区逐渐培育形成了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意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和高端市场集群,形成了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建成了棉花、轮胎、乳胶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橡胶、塑料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成为全国重要工业品检测中心,棉花、橡胶年检量位居全国首位。 2008年9月7日,经过八年艰苦探索和不懈争取,青岛保税港区设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功能整合、 政策叠加”要求,以区园港整合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 去年9月1 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封关。今年11月1日,保税港区海关代码正式启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一期实现全面运营。
从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到高端市场建设、高端物流发展等一系列创新,让青岛保税港区成为全国典范,一顶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区的“帽子”具备了雏形。
为了让这顶来之不易的“帽子”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青岛保税港区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及运作环境,最大限度发挥保税港区效应。 黄岛海关在推出港区与相关保税区域之间的货物无障碍流通简化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推广海关信息化系统、优化转关模式、开展集中申报,为企业在保税港区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成本和申报等待时间、降低通关费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黄岛检验检疫局探索“特殊监管区”检验检疫工作新模式,出台了“促进青岛保税区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等一系列促进保税港区发展的措施、办法,为进出口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青岛保税港区积极寻求制度突破,先行先试,使国际物流产业进入了境外烟叶仓储转运这一全新业务领域。今年2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青岛保税港区开展境外烟叶仓储转运业务,对境外转运烟叶免于实施境外预检,这是中国首家利用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功能从事境外烟叶仓储转运的物流项目。政策突破发挥出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日本、巴西等国家的20余家烟草运营商来开展相关业务,为保税港区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迈出了关键一步。
繁忙的码头上,林立的桥吊,成片的集装箱,进进出出的货车,无不暗示着这一国内最前沿的开放地区,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先导和示范能量。现在,青岛保税港区的政策高地优势日益凸显,成为企业利润的聚宝盆。以刚刚启动的海运直通关模式为例,前湾港与保税港区之间进出的海关监管货物实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至少可为企业节省一个工作日时间,同时节约通关费用50% 以上。
而保税港区特有的国际分拨、 国际配送功能,更使众多企业如虎添翼。法国一著名造纸企业在亚洲市场的销售占全球总销售量的11% ,但由于生产基地在法国和英国,到亚洲市场的海运周期太长,单个订单的供货周期为35天,很难满足亚洲客户需求。该公司在青岛保税港区成立物流公司,进行纸品分拨、配送、销售,供货时间由原来的35 天缩短为综合订单 3-5天,并实现了门对门的便捷运输,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 如果说青岛是山东的龙头,那么保税港区就是龙眼,依靠独特的政策优势,青岛保税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强。”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主任王怀岳说。通过“ 飞地” “ 旱码头” 等模式创新,实现了保税政策的跨区域覆盖,开放功能的拓展放大。青岛保税港区目前已与济南、淄博、德州等10多个地区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动机制,逐步使内陆地区充分享受到特殊政策和功能,促进了海与陆的衔接、内外开放的联动。目前已扩大到全国20多个省市,吸引了周边地区3000多家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每年可为加工贸易企业降低直接生产成本2亿元,对山东乃至沿黄流域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 保税港区的政策对大家是一样的,只要是一头在外的企业都可以利用,但在推广中,有些地方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青岛保税港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李勇说,滨州、东营等地的企业对保税港区非常认可,但有些城市就不行了。前几年他们到省内一城市推广,甚至被婉拒。他认为,可能好多企业还抱着“走熟不走近” 的心理,还在坚守固有的生产交易模式,对新事物不很认可,这无疑错失了开拓市场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