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烟台看“创新”,印象特别深。
烟台,国家试点创新型城市。众多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海洋高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全球独家生产“核二三”
烟台的创新,当地人介绍有很多“全国第一”、“全球第一”。进企业观车间,听介绍看现场,果然名不虚传。
11月16日,在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外径2000毫米的管道正在生产线上锻造。检验室传出隆隆的声音,利用γ射线对管道进行无损探伤实验。
在锃亮的AP1000主管道前,公司企管部汪欣介绍:“这一根管道售价900多万元,每平方厘米能承受压强300公斤,能用60年。秦山核电厂、海南昌江核电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都在用我公司的管道。现在我们的市场份额占国内市场的70% 以上,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 2015年。”
台海玛努尔通过科技创新,掌握了第三代核电主管道制造的关键工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核电二三代主管道的企业。此外,掌握了大型双相钢及超级双相不锈钢叶轮的冶炼、造型、热处理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研制、开发、生产与制造过程中,公司获取自主知识产权16项。
像台海玛努尔这样,烟台以核电、风电为代表的50 多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以科技创新抢占市场先机,产值超过120亿元。
我国有了自己的“红芯”
烟台“创新”,不仅表现在众多“第一”上,更重要的是瞄准空当和尖端,研发出一个个引领世界技术前沿的新产品。
“红芯”是烟台人引以自豪的独创产品。当汽车夜晚或在浓雾中行驶时,很容易发生事故,酿成悲剧。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传感芯片器件核心技术,利用该技术开发的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在300米外感知前方的汽车或障碍物,确保驾驶安全。
11月17日,在艾睿光电科技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江斌介绍:这属于物联网的核心前沿技术,美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竞相研发该技术,并对此实施技术封锁。我们65人的科研团队经过艰苦攻关,掌握了关键技术,获得20多项国家专利。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开发项目已经启动,产品已在电力测温、
长江航道监控等得到应用。产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江斌说:“掌握了核心技术,就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国内成功将该技术用于产品批量生产的,只有我们一家。 ”
像艾睿光电科技公司这样,起步之初就瞄准世界最高水平,通过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是烟台诸多企业的特点。通用光伏在创业伊始就将目光锁定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传统的单晶硅、多晶硅发电技术,将代表世界光伏能源最高水平的非晶硅薄膜技术用于生产,成为烟台太阳能产业的领跑者。
当前,烟台60% 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40% 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定并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 “ 十一五” 以来,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 761 项,连续4年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废弃物中“捡”出7000万
烟台人“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令人叫绝。
烟台靠海,海产品多。昔日堆积如山的鱼皮、鱼骨等废弃物,现在成为宝贵矿藏。
在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记者见到了包装精美的胶原蛋白,每千克售价2万元。
“胶原蛋白是从以往废弃的鱼皮、鱼骨中提取出来的。”公司总经理李存明介绍,通过先进的“生物酶定向剪切技术”提取工艺,利用加工鱼片产生的下脚料,生产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大的胶原蛋白,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饮料、美容等行业。“公司年产胶原蛋白系列产品 200吨,年转化鱼类加工下脚料 3300多吨,新增效益7000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联合开发出陆海 1号、陆海 2号等系列产品,再次增值 10多倍。”李存明说。
东方海洋创新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变废为宝上,还体现在新品种的开发推广上。海藻研究室主任李晓捷说:“我们这里保存着国内外 50多个海带品种(系)和19个裙带菜单克隆系。1992年以来,全国审定推广的4个海带新品种,有3 个是我们自主开发的。其中东方2号海带是全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并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产品。”
打造引领科技进步新引擎
创新离不开“孵化器”。烟台人正倾力打造这个新引擎。
11月 17日,记者驱车烟台高新区,但见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车辆川流不息,客商络绎不绝。研发孵化园、创业大厦、总部基地等科技创新载体,吸引着来自五洲四海的高端人才在此创业,处处洋溢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9月 26 日,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片48.4平方公里的土地,裂变出不竭的创新动力,迅速储备了高科技项目53个,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海洋科技、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
高新区的魅力,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可见一斑。高新区与绿叶集团合作共建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被列为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目前,有20多家中外科研院所抢滩登陆,他们急切地说:“办公楼没盖好,搭个钢架结构我们先搬进来,盖好后我们再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