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不出厂 化解在源头
胶州百余企业建起劳动争议调解委
近日,在青岛凯能锅炉公司上班40多天的男青年王远东,到胶州市阜安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中心,反映公司没跟自己签劳动合同的问题,工作人员指点他回企业找劳动争议调解委即可。王远东半信半疑地回公司找到调解委,第二天公司就跟他签订了劳动合同。“没想到企业新成立的这个组织,还真能给职工办事。”王远东高兴地说。
包括凯能锅炉在内,目前胶州已有100多家企业建起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近几年,胶州本着“重在预防、重在基层、重在调解、重在源头”的原则,超前预防和化解各类劳动争议。去年,胶州在阜安街道试点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进一步延伸调解链条,将劳动争议处理关口再前置,重心再下移,有效维护了职工的权益。
“每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的三方代表组成,企业代表1至2人,工会代表1人,职工代表1至2人。我们对调解委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参加青岛市组织的考试后获得资格证书。”阜安劳动保障中心主任张志礼介绍。
“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员工和企业缺乏沟通,建立调解委让工人有了诉说的地方,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也能更好地完善内部管理。而且,这些调解组织也将成为企业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平台。”韩资企业青岛凯来新厨具公司李海霞认为。
“不打官司不花钱,不伤和气不结怨”。有了基层调解组织,以往剑拔弩张的劳动争议显示出和谐的一面。青岛雄虎鞋业有限公司调解员张利中说,以往职工有问题不愿意或者不想找企业负责人反映,现在劳动调解委成了他们的“家”,有劳动争议职工首先会找调解组织来帮忙。调解也有情义在里面,通过调解一般员工都能留下来安心地工作,对员工来说也省去走程序的一些麻烦,通过调解组织同样能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转载于大众日报2013-7- 31第14版)